
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更新全体检察人员司法理念,让检察履职更有温度,2024年2月22日,凉城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《第二十条》观影主题党日活动。
检察题材电影《第二十条》片名取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十条规定,讲述的是关于“正当防卫”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。影片以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、小人物视角为切口,用喜剧的外壳包裹严肃的社会议题,讲述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和司法机关、检察机关为维护公平正义所作出的努力,反映出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完善和司法理念逐渐健全,为观影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“第二十条”普法课,在悲喜转换中思考着深层次的法治理念。

“法不能向不法让步”“我们办的不是案子,而是别人的人生”“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,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”。影片中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全体检察人员内心震撼,也引发了每一个人的深入思考!
观影感悟
第一检察部 李恩梅
观看电影《第二十条》,我愤慨于犯罪团伙刘文经等人的邪恶与残忍,怜悯于被害人王永强、郝秀萍的无奈和无助,还感动于检察官吕玲玲的坚守和执着,敬佩韩明的据理力争、慷慨陈词。作为一名基层的检察官,重任在肩,除了精通法律、业务娴熟,还必须善于从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精神内涵,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监督案件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,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。只有胸怀正气,心存温暖,不偏不倚,公正无私,才能真正做好法律的守护人,才能将一个更好的世界交到下一代手里。
第二检察部 陈锦辉
观看电影《第二十条》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个弱势群体的保护。在现代社会中,未成年人利益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利益之一,只有实现了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,公共利益的实现才是完整的。作为一名检察人员,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,护佑未成年人成长,使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“最后屏障”。处理案件时不能将法律看成冷冰冰的条文,不能将法律的适用认为是机械的逻辑推导,要回归案件本质,让情、理、法贯穿每一起案件始终。
第三检察部 邢鹏飞
何谓公平正义?观影《第二十条》后,我心里揣着一个疑问。电影通过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纠纷,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。法律不应该仅仅是冷冰冰的书面法条,而是维护公平正义的"暖宝宝"。法律的公信力就是守护好群众最朴素最期待的情感诉求,让百姓能够通过法律途径伸张正义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作为一名检察人员,面对来访群众,我们绝不能做机械的以案论案,坚持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、为法治担当,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,做到检察服务的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。
政治部 武虹霞
电影《第二十条》一句又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,都指向了检察人员最常说的一句话——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。这句话出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勇检察长,从“高质量”到“高质效”,一字之差,这个“效”是天理、是国法、是人情,是政治效果、法治效果、社会效果的三效合一,而放在影片中,最好的解释,就是“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”。作为司法行政人员,我们常常把“讲政治”挂在嘴边、写在纸上,那么到底如何讲政治?我想《第二十条》给出了我们答案和努力方向:深究立法原意,厚植为民情怀,秉持良知办案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,就是检察工作最好的讲政治!
办公室 杨刚
观影结束后,我感触颇深,正当防卫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,实际上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义、安全更高需求。法律从来不是冰冷的逻辑,而是能压过不法黑暗的光亮,是检察人员明知有代价也要伸出的双手,是为了公平正义明知有阻力但仍不停留的脚步,因为我们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,更是他人的人生、背后的家庭。新时代基层检察机关办公室工作责任之重大、任务之艰巨、使命之光荣,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,要切实在转变理念上走前列,在能动履职上做表率,在“重”“苦”“杂”“难”中勇担当,要关切和回应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期待,积极弘扬“法不能向不法让步”的法治精神,注重法理情的融合,坚持“三个效果”有机统一,努力答好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。